据在滴滴的朋友描述,这次事故不仅仅用户端滴滴客户端、企业滴滴客户端、共享单车无法使用,公司内部系统都崩了,研发和运维排查解决问题搞了一夜,临近年终,滴滴的小伙伴绩效和年终奖估计要腰斩了。
技术团队的相关人员都知道现在这种大规模的公司,都使用分布式服务、去中心化,目的就是之一就是避免一个服务有问题导致所有服务都不可用,然后这次依然接近所有服务不可用,应该是底层基础设施出现问题了,像滴滴这种复杂的LBS(基于定位服务)服务,如果底层出现问题很难排查修复,篇幅原因具体技术细节不聊,这件事的底层逻辑本质上还是出现在人身上。
阿里云服务出现问题才没多久,滴滴整个服务崩了,巧的是就在前一段时间被爆出,阿里云和滴滴先后大量裁员,据在滴滴的朋友描述:裁员前五六个人负责一个项目,裁员后只有一两个人负责,留下的员工不仅要做新需求还要维护线上正使用的功能,长此以往出问题是必然,技术和代码是一项很严肃的事,有一点漏洞就有可能造成公司整个内部服务不可用。
最近这两年互联网领域裁员裁上瘾了,不管该不该裁,能不能裁只管执行,目的就是降本增效,这次滴滴真的成降本增“笑”了,还损失4个亿的代价,这还是明面上的账,互联网公司一旦有线上事故,都要复盘总结,接下来一个月滴滴各个团队都要忙碌总结经验和甩锅的事,增加的效率呢?这是隐蔽的水下账目。
跟京东的一个同事聊天,京东也经历几轮裁员,每个项目组留下一两个人,其他人员以外包的形式再招,朋友头皮发麻,感觉整个人都要抑郁了,招来了外包人员有两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一、熟悉项目需要很长时间,不能短期内上手做需求,即使熟悉了每在老项目上改动一点都要紧张一阵子,有可能直接导致严重问题。二、由于预算成本问题,招不来懂底层技术的人比如懂并发编程、性能优化、生产实际问题处理经验的人员,所以公司内部这些高并发大数据的项目出现问题都解决不了。
其实,在大厂工作过的人员都知道,裁员的预算都是非技术领域的领导层或人事部门直接决定,他们甚至公司的架构都不知道就敢对技术团队直接开刀,预算一定,HR高高在上的就开始大刀阔斧的通知被裁的同学,直到现在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裁掉的不是技术人员,裁掉的是服务的安全保障。人员都不稳定,还想系统稳定?
环境不好降本增效没有错,但裁员也要慎重一些,有计划的裁,了解了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岗位的离开对公司项目构成的潜在风险,做到谁去谈谁负责不过分,给人事部门一些责任上的压力。
不管公司、团队还是领导在顺风局获取的成果不一定靠得住,有时代的红利,也有市场的红利,还有平台红利。在逆风局还能稳扎稳打,冷静沉着的应对,才是真正能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