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案例 > 园林景观

建研设计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2024-10-10 08:58:30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公司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咨询、研发及其延伸业务,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10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隶属于专业技术服务业(代码“M74”)。根据国家统计局 2017年6月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隶属于“专业技术服务业”大类、“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中类、“工程设计活动”小类(代码“M7484”)。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升,建筑设计行业经历了20余年的高速发展期,企业收入稳步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提升,从业队伍快速扩大,在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为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促进城乡协调科学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进入“十四五”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城镇化进程减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紧缩、房地产行业下行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筑设计行业随之步入下行期,发展增速明显降低,企业设计业务收入普遍下降,业务拓展面临困境。

  报告期,虽然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然而受当前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表现为实际经济增速显著低于潜在经济增速。2023年1-12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 3%,增速进一步放缓;在国家严控地方政府债务的形势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也将维持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虽然国家继续以“房住不炒”为主基调、以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为目标实行相对宽松的调控政策,但调控政策对房企流动性修复有限,行业出清仍在继续,同时经济复苏缓慢,投资者偏好持续下行,1-12月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新开工施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9.6%、20.4%、6.5%,2023年12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 93.36,处于较低景气水平。在外部不利环境的影响下,建筑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增长空间越来越小,行业前景低迷,当前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方面,根据建筑设计行业上市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报告,约70%的企业营业收入下降,约40%的企业亏损,约 80%的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随着行业持续下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项目承接愈发困难,同时设计内容不断增加,收费价格不断下降,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低价竞争的困局;承接的项目推进缓慢,实施周期拉长,项目回款越来越难。另一方面,由于原有的增量市场空间不断收窄,行业朝着

  增量与存量并存的市场进行模式转变,这对设计企业的品牌、专业技术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专业化、系统化、集成化、一体化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项目不仅要求企业提供设计咨询服务,还需要提供配套的资源及产业,甚至投资入股,新模式也意味着企业更高的资金投入。此外,上下游企业之间跨产业链环节的竞争也越来越频繁,还有数字化时代其他行业企业的跨界挤压等,无不加剧设计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多年来,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特点,市场上涌现了大量的建筑设计企业,规模参差不齐,从大型综合性设计企业到小型专业设计团队甚至个体设计师等均有涉及,竞争十分激烈。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品牌等多方面优势抢占市场,兼并重组相关中小企业,整合更多优势资源,拓展业务领域或创新业务模式,力图打通设计咨询行业全产业链全过程,实现规模、量级、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部分中小型企业聚焦主业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领先优势,以摆脱同质化竞争,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产业链上的“配套专家”;还有一部分中小型设计企业受限于资质、品牌、人才储备、技术实力等不足,发展举步维艰。随着行业整合、洗牌的持续,优秀设计企业将拥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市场集中度也将逐步提升。

  在面临挑战同时,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也正在孕育,城市更新、保障房建设和“平急两用”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投资高速增长,智能建造与数字化建设方兴未艾等,给行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经过四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步入中后期阶段,作为应对城市发展难题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建设的有效途径,城市更新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继2020年10月我国首次将城市更新行动列入国家五年规划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持续推动城市更新,2021年3月,城市更新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2021年8月,住建部为我国的城市更新划出四条底线,对城市更新提出要求;2021年11月,住建部发布通知确定21个城市作为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2022年7月,住建部提出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五项具体要求,进一步推动城市更新工作的有序推进;2023年7月,超大特大城市及城区300万以上人口城市进入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发力期;2023年1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支持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2023版)》,提出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内强化城市更新的规划统筹,城市更新在建设、用地等方面迎来更多政策支持。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城市更新加快推进,住建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7万个、惠及居民897万户,共完成投资近2,400亿元。城市更新蕴含的巨大需求将有效填补行业增量市场的不足,成为各大设计企业争先涌入的新赛道。

  与此同时,以老旧小区改造、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历史地区保护活化、城中村改造和城市修补等为代表的本轮城市更新,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和持续性的系统工程,具有规划复杂、更新方式多元、资金需求大、涉及利益相关方众多等特点,对设计企业的综合资质、全过程项目管理能力、数字化技术应用集成能力和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城市更新专项研究,持续开拓城市更新业务,提升综合竞争力成为各大设计企业的必然选择。

  建筑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领域,推动建筑的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在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城镇新增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逐年上升,住建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 90%。在政策支持方面,全国各地逐步加大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标准强制执行力度,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逐步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技术创新方面,绿色、低碳建筑设计中广泛采用了被动式建筑设计、低能耗建筑设计、净零能耗建筑设计、亲生物设计等技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同时,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的应用,也为绿色、低碳建筑设计提供了更高效、精确的工具,绿色、低碳建筑设计进入快车道。对于设计行业而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高质量要求,围绕绿色建筑、超低能耗与低碳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海绵城市等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巩固和扩大技术领先优势,提升企业在绿色、低碳建筑设计领域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是今后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大规模的增量城市建设转变为存量提升,城市建设理念已向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方向转变,人民大众对于住房的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在此背景下,推动住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住房建设的新方向。2023年 1月,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关于“让人民住上更好房子”和“提升住房品质”的高质量住房建设重点工作要求,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围绕“好房子”建设要求,设计企业积极开展专题调研、参加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承担“好房子”科研课题、建立“好房子”技术标准体系,从源头推动住房建设从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模式朝着关注品质与质量的新发展模式转变。随着“好房子”建设不断推进,将促进设计行业从满足人民居住、生活、社交等不同层面需求的角度重新定义设计、拓宽设计边界,同时以技术手段赋能住房建设模式的持续迭代升级。

  当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发展共识,国家也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工程设计数字化。

  《“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25年,我国基本形成BIM技术框架和标准体系,完善行业规范,促使BIM在设计行业中的渗透率提高。《“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规划》提出深化BIM和CIM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全方面应用,以新技术赋能“新城建”,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加快提升BIM设计软件性能,加快推进BIM正向协同设计,推广工程项目数字化交付。建筑设计行业中已有不少公司着手布局BIM与人工智能,开展工程数字化设计等多方面业务,提升设计多专业、跨区域协同性,提升人均效益、扩大管理半径,开拓企业成长空间。今后,数字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将推动建筑设计的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应用场景、管理模式等发生深刻变革。

  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从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并已经着手系统化布局智能建造。2022年10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公布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将北京、南京、苏州等24个城市列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要求完善智能建造政策体系、培育智能建造产业、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创新管理机制,结合地方实际选择性推动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培育、标准体系建设等。随着智能建造步伐的加快,建筑设计行业将围绕数字设计、智能施工、智能生产、智能运维等领域探索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生产效率提升。

  公司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咨询、研发及其延伸业务,包括常规建筑设计业务、新兴业务设计与咨询、EPC工程总承包、施工图审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合同能源管理等。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以建筑设计咨询为核心,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和设计理念提升为引领,以高品质设计和精细化服务为核心竞争力,横向拓展市政、生态环保等多个业务领域,纵向推动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质量检测等产业链延伸业务,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国内一流的设计咨询集团。

  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以建筑设计为核心的相关业务及其拓展和提升,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常规建筑设计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之一,主要包括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城乡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装饰设计等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提升方案创作水平,优化设计流程,加大作品质量管控,聚焦并打造教体建筑、医疗和养老建筑、商业街区、产业园区、高品质住宅等专项特色产品,建立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

  公司公共建筑设计主要涵盖医疗建筑、教育建筑、酒店建筑、办公建筑、文体建筑、商业中心、产业园区等。公共建筑设计技术难度高,需要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空间布局、消防安全设施及经济投资预算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公司在公共建筑设计中,注重建筑风格、空间布局与城市环境、历史文脉相融合,注重体块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空间组合和物理环境、配套设施的合理性等,形成了多专业融合的综合设计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公共建筑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代表性项目包括安徽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大楼、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黄山光明顶气象楼、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长鑫存储研发楼项目设计、宿州市“三馆”工程、合肥万达广场、合肥市第六中学教育集团新桥校区设计总承包、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项目设计总承包等。

  报告期公司成功承接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项目、芜湖造船厂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合肥经开区大健康赋能中心设计总承包、合肥庐阳区汽车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创智中心)设计、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实践图文信息中心建设项目设计、合肥市太白路学校项目设计、新站区 XZ202212号地块项目勘察设计、大健康赋能中心设计总承包、某部新办公区域工程建设项目、工投高新智谷二期EPC项目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项目。此外,公司设计的骆岗机场全向信标台、安徽园“题名墙”、园博小镇等成功助力第十四届国际园林博览会精彩呈现,现已成为合肥新的地标、安徽文旅新的“顶流”。

  公司居住建筑设计作品主要以住宅、安置房、公寓等为主。居住建筑设计不仅要合理布局便捷、舒适、安全的居住空间,还要符合城市规划,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公司在居住建筑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创意为核心,注重融合区域特色及外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坚持建筑、艺术、文化和景观的有机统一,设计出一批功能合理、理念新颖、绿色生态的居住建筑作品,包括黄山市齐云福邸康养区项目、天下锦城R4地块1#楼(洋房)、梦园小区规划设计、新华万城南山郡、华地-紫园、华润万橡府、阅庐清源、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金葡萄家园拆迁复建点三期设计等项目。

  报告期新签约的代表性项目有:合肥市肥西县FX6-02片区、肥西县经济开发区ZYH-07片区设计-2标段,芜湖江北新区长安大道南侧住宅项目勘察设计(江湾府项目),新站高新区祥和路地块工程总承包项目(A、D、E地块),官亭产业园公租房综合配套项目前期设计、勘探、测绘等招标,滨湖新区义城安置房 C、D 地块设计等。

  城乡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规划,涵盖了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包括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环境保护、社会设施等,核心在于合理利用城乡土地,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公司长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等,并在乡村振兴、和美乡村、生态修复和城市更新等诸多领域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完成了一批优秀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成果,如泾县榔桥黄田村总体规划、四川松潘县城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濉溪县2023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三标段、庐江县万山镇乡村振兴项目一期EPC总承包工程项目、固镇县2022、2023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勘察规划设计项目二标段、瑶海区2023年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2标段)、合肥大蜀山片区城市设计与双修、空港国际小镇宝教寺湖生态修复工程和王建沟上游生态修复工程设计、鲁中矿业空间发展规划设计、安徽省城市更新标准体系研究项目等。

  多年来公司积极探索新兴技术在规划及城市设计领域中的实际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如三维辅助规划系统技术应用中,实现了全终端动态三维模型加载、GIS数据层叠加,并提供规划动态交互管理;借助 AI大模型实现智慧辅助设计,完成智慧交通组织、项目平台技术支撑等。代表性项目包括合肥市规划建筑技术平台第2包、合肥未来科技城概念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竞赛阶段)、合肥空港国际小镇水生态综合规划、宣城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核心区城市设计等。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共识。近年来,在国家推动生态园林建设的多个政策法规引导下,园林景观行业在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减碳降碳、旅游等领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公司具有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经过多年的市场拓展,逐步形成了以生态学、艺术学、建筑学、工程学多专业融合为核心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服务体系,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如公司作为核心设计者参与的空港国际小镇宝教寺湖生态修复工程和王建沟上游生态修复工程设计项目,利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和水资源综合管理理念规划新的城市水景观系统,形成了一体化区域性水生态景观系统。其它代表性项目还有安徽省文化博物园区室外总体及景观、肥西县群英湖公园景观绿化工程设计(第二阶段)、巢湖市东西环城河景观提升工程设计、芜湖县青弋江滨水生态治理工程规划设计等,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近年来获得包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在内的各级优秀设计奖 40余项。同时,公司还利用自身设计优势向风景园林设计施工总承包业务不断延伸,中标了经开区翡翠湖、南艳湖“拆围透绿”项目。

  装饰设计是对建筑设计的延伸,涉及到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的美化与提升,以创新、可持续和美学的设计理念,引领未来建筑环境的演变,为客户提供独特而实用的空间解决方案。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公司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工具,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为客户提供更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在设计中积极倡导可持续性,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技术,努力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装饰设计努力为人们提供更加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和娱乐环境。

  公司装饰设计业务涵盖民用、工业建筑室内装饰、幕墙设计等,设计的作品在安全性、舒适性、文化内涵等方面独具特色,尤其是在金融办公、医疗健康、文化教育、高端酒店等大型公共建筑的装饰设计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竞争实力,近年来的代表性项目有安徽合肥创新法务中心、合肥六中新桥学校装饰设计方案、安徽智能家居展示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家楼、芜湖江北新区江湾府、中国民生银行(600016)安徽省分行环境提升等。

  报告期新签约的代表性项目有:会展中心东广场改造设计总承包,合肥智能家居展销馆设计总承包,合肥经开区 JK202302号地块学校精装修方案设计,山湖云筑项目商业公区、幼儿园及配套用房精装修设计,合肥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装修改造项目设计等。

  公司新兴业务设计与咨询主要包括装配式建筑设计与咨询、绿色建筑设计与咨询、建筑节能与低碳设计咨询等。公司深刻理解并把握我国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在装配式建筑、绿色低碳建筑、节能建筑与低碳等新兴业务设计与咨询方面大力探索与创新,积极开辟新的增长点。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建设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公司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与咨询领域起步较早,从2009年开始装配式建筑的专项研究以来,先后被评为首批“安徽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在行业内发挥了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引领、示范、推广作用。2023年被住建部《建筑》杂志社评为“装配式建筑领军企业巡礼入选单位”。公司参编了相关国家标准,主编了多项安徽省地方标准;参与了多个国内和省内的装配式建筑首创项目,代表性项目包括合肥市经开区西伟德叠合板式住宅推广试验楼、滨湖新区滨湖康园地下车库、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门湖公租房 3#楼、紫云广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二期、磨店家园一期、琥珀东樾里、高速信达时代星河等。

  2023年度新签约的代表性项目有:合肥市包河区BH202306号地块项目,蜀山区SS202304号地块项目,滨湖新区义城安置房C、D地块设计,固镇县皇龙佳苑安置房项目工程总承包,瑶海区YH202213号地块、YH202214号地块方案及初步设计等。

  绿色建筑设计旨在针对项目的区域、文化、业态特点,选择合适的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的高品质建筑,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公司紧跟国家双碳及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坚持把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贯穿于城乡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运维阶段全过程,并重点开拓绿色工业建筑和超低能耗设计咨询、海绵城市咨询等高品质项目的技术服务,助力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代表性项目包括安徽省城乡规划大厦(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合肥市蜀山区SS202304地块项目(高品质绿色建筑项目,三星级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阜阳卷烟厂联合工房项目(三星级绿色工业建筑项目)、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扩建项目(二星级绿色建筑运行项目)、芜湖江湾府海绵城市项目(绿色建筑与海绵城市综合设计)等。

  报告期新签约的代表性项目有:合肥经开区JK202303地块项目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及海绵城市方案设计技术咨询,先进半导体材料(安徽)有限公司绿色建筑专项设计技术咨询,芜湖市 2310地块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咨询申报服务工程和海绵城市设计,合肥市蜀山区SS202304地块项目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及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咨询,海伦堡-玖悦府项目绿色建筑专项查验技术咨询,黄山市中国皖南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黄山市中医医院迁建)项目绿色建筑技术咨询,罍街四期项目绿色建筑专项查验技术咨询,合肥包河区 BH5-18-02、03、04,BH5-19-01、02地块绿色建筑技术咨询,天源迪科(300047)合肥基地二期项目绿色建筑专项查验技术咨询,黄山市省级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试点城市(低碳片区)技术支撑服务采购项目,黄山市省级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试点城市(低碳片区)课题研究服务采购项目,高新区省级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试点城市(低碳片区)课题研究服务机构采购项目,合肥市包河区和光熙悦项目(合肥市滨湖区 BH202209号地块)项目绿色建筑设计,合肥市包河区保利珺悦项目(合肥市滨湖区BH202208号地块项目)绿色建筑设计咨询等。

  建筑节能与低碳设计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因地制宜运用相关节能和低碳技术,通过改造用能设备、用能结构、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等途径达到建筑的节能效果。在节能建筑设计与咨询领域,公司是国家节能专家库机构成员、安徽省住建厅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班成员,先后完成省级节能示范项目7项,并主编了多项安徽省地方性标准,参与了多项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省住建厅科研项目,构建了完整的节能建筑设计技术体系,在光伏建筑一体化、既有建筑低碳节能改造、低碳产业园区设计等方面不断打造特色优势产品。代表性项目包括合肥科学家园节能改造技术支撑项目、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低碳园区规划设计及咨询、天都首郡二期地块项目(黄山旅游(600054)大厦)低碳建筑示范项目设计和施工一体化工程、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绿色智慧电子信息产业园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项目、亳州交控智能零碳光储直柔能源站勘察设计项目、百货大楼机电设备节能改造及配套局部装修工程设计、长丰县中医院南区“地热+”供暖制冷能源站项目、亳芜园区省级城市建设绿色发展试点城市(低碳片区)技术支撑项目等。

  公司在安徽省建筑设计行业率先开展EPC总承包业务,现为合肥市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双试点单位,并于2023年1月取得了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截至目前,公司已承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科研及研究生培养基地设计及装修改造、合肥市公安局打击犯罪侦查作战平台、网安监控中心及鉴定中心装饰工程、合肥学院南艳湖校区建筑外墙维修工程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合肥金融广场D3号楼内装设计装修施工一体化工程、广福花园消防维修整改、合肥师范学院2022年锦绣校区3号学生公寓维修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学苑大厦立面改造和室内维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项目、合肥市政务服务房产局办事大厅改造项目、2022年蜀山区老城区雨污水管网提标改造工程、合肥园博园安徽园入口景墙设计施工一体化、天都首郡二期地块项目(黄山旅游大厦)低碳建筑示范项目设计和施工一体化工程、经开区翡翠湖、南艳湖“拆围透绿”项目等一系列EPC总承包项目,为开展以设计单位牵头的EPC项目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施工图审查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主要按照国家及省级人民政府住建主管部门关于施工图审查的资质准入、审查范围、审查程序、审查内容等要求,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在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设计深度、建筑节能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规范、标准和规定的要求进行审查。

  工程质量检测是依据国家有关建筑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设计文件,对建设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以及工程实体质量、使用功能等进行测试确定其质量特性。

  公司的工程质量检测业务主要由控股子公司安徽省建院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实施。建院检测具有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见证取样、主体结构、地基基础、钢结构、建筑幕墙、建筑节能、室内环境等7项工程质量检测资质,并获得安徽省住建厅建设工程可靠性鉴定、重大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工程质量检测争议复检等专项授权,同时拥有工程测量、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人防检测、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等多项检测资质,具有面向市场的较为全面的工程检测业务优势,在安徽省内承接了众多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检测,赢得了市场广泛认可。

  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节能服务费或能源托管费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

  在我国大力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和推行节能降耗产业政策的背景下,报告期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投资设立了控股子公司安徽省建院能源管理有限公司,积极布局合同能源管理领域,拓宽业务范围。

  建院能源主要依托其经营团队多年积累的节能项目实施经验、综合能源利用技术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节能解决方案到项目投资建设以及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范围包括建筑低碳节能改造、建筑用能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节能服务、工业余热余压回收利用、采用光伏及储能等新能源技术进行低碳园区建设、高效能源站的投资运营等。建院能源自成立以来充分利用节能技术优势和行业经验,积极拓展客户,打开市场,2023年度签约了蚌埠金黄山凹版印刷能源站项目、合肥经开区翡翠广场及经开区档案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皖江工学院绿色低碳校区项目、特医科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等,为今后的业务发展打开了局面。

  公司承接常规建筑设计业务、新兴业务设计与咨询、施工图审查业务、工程质量检测业务等项目后,为客户提供建筑设计与咨询、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检测等服务,收取相应的设计与咨询及审图、检测服务费用;承接EPC项目后,为客户提供设计、采购、施工及项目管理等服务或为客户提供设计及项目管理等服务,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用,并支付采购款、分包施工费,获取相应的利润;承接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后,为客户提供整体节能解决方案,如属于能源托管型项目,则由客户(用能单位)直接向公司支付能源托管费,公司进行节能改造投资及运营管理,支付完能源供应商(如国网、燃气公司等)费用后的余额为公司获取的收益;如属于节能分享型项目,则由客户委托公司进行系统节能改造管理,公司进行节能改造投资及运营管理,并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与客户共同分享节能收益。

  公司的招投标工作由总经理和执行总建筑师联合负责,由市场部负责招投标管理具体工作;子公司的招投标工作由各子公司自行负责。公司及子公司获取客户及相应设计业务的途径、方式及过程如下:

  公司以方案创作中心及设计分院、所为单位,密切跟踪、采集公开招投标信息,对有意承接的项目进行搜集整理,及时将相关信息提交给方案创作中心、设计院所或公司层面进行综合评审。评审通过后,在招标项目负责人的组织下,市场部门和创作中心及设计分院、所相关人员负责编写投标文件,并在有效时间内向招标方或建设方提交投标文件。项目中标后,双方草拟合同,公司相关部门进行合同评审,评审通过后签署合同。

  公司接到业主单位的议标邀请后,组织相关部门编写议标文件、进行方案设计,与业主接洽商谈。中标后双方草拟合同,公司相关部门进行合同评审,评审通过后签署合同。

  该模式的客户,通常为认可公司的品牌信誉或曾接受过公司专业技术服务的企业,鉴于对公司的信任或基于与公司过往良好服务合作经历,直接与公司协商签订合同。

  在日常经营中,公司对外采购的主要设备和物资包括:计算机及辅助设备,系统软件、设计应用软件和分析计算软件,图纸、模型等耗材,工程质量检测试验仪器设备,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节能设备及系统等。此外,还包括细分专业的服务分包,以及效果图制作、多媒体演示、复印等服务。

  公司制定并执行《采购管理制度》,将采购项目划分为批量采购物品、固定资产设备类和建设工程项目类等,分类管理、明确采购流程、供应商选择和合同签订、物资验收和付款审批。根据采购物资的金额大小、重要性等,实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询价比价方式,从质量、价格和服务等方面综合确定供应商,同时降低采购成本。

  公司制定并执行《设计总承包中专项对外分包的管理办法》《工程总承包(EPC)项目分包管理办法》,市场部主要以招标方式选择具有相应业务专长或资质的分包单位,以解决在设计总包及EPC总承包等业务中对于其他细分专业的资质及服务需求。

  公司设计类业务主要由公司内设的建筑设计一院、建筑设计二院、建筑设计三院、建筑设计四院、规划景观设计院、建筑装饰设计院和市政设计所等建筑设计业务的核心作业部门承办,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实施;新兴设计与咨询业务主要在建筑设计五院(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院)及工程技术研究(咨询)院统领下的各专业研究所负责实施;施工图审查业务由全资子公司安徽省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和母公司共同负责实施;工程质量检测业务由控股子公司安徽省建院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由控股子公司安徽省建院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实施。

  目前,建筑设计行业内,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服务模式及技术支持的出现,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和总承包等新模式得以倡导,公司将进一步紧跟这些新模式、新业态,不断优化经营模式,提升服务能力。

  公司是由1955年成立的建筑设计院改制而来,成立近70年来,公司一直专注于建筑设计行业,拥有独立拓展业务所需的全面的专业资质;建成了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资格齐全、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公司重视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在各项设计业务领域均拥有相应的核心技术;公司立足安徽,面向全国,通过长期的市场耕耘与品牌积累、优良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周到细致的客户服务,积累了较为稳固的客户市场,在教育建筑、医疗建筑、酒店建筑、文体建筑、商业综合体、低碳产业园区、城市更新等专项设计领域均形成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公司持续发挥自身品牌影响,将业务拓展至江苏、海南、重庆、湖北和广西等20余个省份。

  公司主要设计作品受到住建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建筑(601668)学会、安徽省内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协会以及业主的高度认可,累计获得各类设计奖项597项,其中2023年度公司获得全国、省级行业协会各类设计奖项 94项,在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五届创新奖和第二批安徽省优秀勘察设计品质示范工程评选中分别获奖43项、45项,均为全省获奖最多企业。凭借较强的实力,公司获评“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优秀勘察设计企业”“全国建筑设计行业诚信单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先进企业”及“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等荣誉称号。

  此外,在工程质量检测领域,公司控股子公司建院检测已深耕市场多年,拥有完备的检测设备、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团队、丰富的行业经验,在安徽省内完成了众多建筑、市政项目的检测工作,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公司还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并加强该专项领域布局,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安徽省建院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已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一批合同能源管理合格供应商名单,展示了该公司在合同能源管理领域的较强实力。

  凭借全面的专业资质、雄厚的人才力量、优良的服务能力,公司在安徽省建筑设计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建筑设计行业也拥有较高知名度。

  报告期,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总收入 51,423.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00%;实现营业利润7,858.7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4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65.1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52%。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度基本持平,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度出现较大下降,主要由于:一是报告期内受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城镇化进程放缓、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低等不利因素影响,建筑设计行业持续低迷,市场增量空间不足且存量空间有限,竞争异常激烈,公司面临来自市场、业务等多方面的较大经营压力;二是在下游主要客户普遍出现的流动性不畅影响下,公司承接的项目推进缓慢,实施周期拉长,全年在手订单转换率持续下降,项目回款延缓,致使长账龄应收账款增加,计提的坏账准备增加;三是 2023年公司承接的设计总包项目有所增长,外协费用相应增加;四是本期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资金减少。公司以上业绩变化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公司一贯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以提升组织力、增强政治功能为核心,以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抓手,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公司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党建工作与改革发展、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建设等深度融合,努力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将党的领导不断融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建立落实有效制衡、科学决策的治理机制,确保公司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党建引领已成为有效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织保障。

  公司拥有类别较为齐全、等级优良的资质,包括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城乡规划甲级、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市政行业(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道路工程)专业甲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建筑行业(人防工程)乙级、电力行业(变电工程)专业乙级、市政行业(桥梁工程)乙级、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勘察)乙级、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设计)乙级;一类审图机构;建设工程可靠性鉴定、重大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工程质量检测争议复检等3项专项授权和工程测量、岩土工程(物探测试检测监测)、建筑防雷检测、人防检测等专项资质,以及见证取样检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室内环境检测、建筑节能检测、建筑幕墙工程检测等7项工程质量检测资质。具有产业链较为完整、能够面向市场提供工程技术综合解决方案的优势,可面向全国不同客户提供各类建筑的设计与咨询(覆盖前期策划咨询、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装配式建筑设计、绿建咨询、BIM咨询和施工配合等一体化服务)、城乡规划编制、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装饰设计、施工图审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质量检测与鉴定、合同能源管理等专业服务。

  作为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生产性服务行业,建筑设计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和质量,是企业设计能力的直观体现和重要保证,也是成功参与行业竞争的核心因素。因此,公司历来高度重视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成了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资格齐全、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名,安徽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5名,安徽省建设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名,各类专业人员注册215项,其中: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52项,一级注册结构师资格42项,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18项,注册设备工程师资格29项,注册电气工程师资格13项,注册咨询工程师资格19项,其他注册资格42项。

  多年来,公司始终重视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校企科研合作、设立专项技术研发课题、每年持续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积极承担政府各类研发项目等方式,持续加强对建筑领域的新科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探索研究与推广应用,不断提升公司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公司先后获批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并参与共建“安徽省徽派建筑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智慧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在各项设计业务领域均拥有相应的核心技术,并已取得50余项技术专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建筑、建筑产业化等重点领域主持或参与研发了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分布式光伏与土壤源热泵耦合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空调系统绿色设计评价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和安徽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课题,参编了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商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主编了 45项安徽省地方标准,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住宅设计标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试行)》《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标准》《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导则》《空气源热泵供暖空调工程技术规程》《太阳能(000591)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标准》《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等。

  通过长期的市场开拓和对下游建筑领域的广泛持续涉入,公司积累了类型丰富的客户群体,涵盖了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国有企业和众多民营企业等。公司业务多元化布局较广泛,各专项业务均有所涉及,现已覆盖建筑设计、城乡规划、景观园林、装饰设计、市政设计、装配式建筑设计、绿建设计与咨询、节能与低碳设计咨询、施工图审查、工程项目管理与总承包、工程质量检测、合同能源管理等领域,并在各项业务领域均拥有相应的核心技术和丰富的项目经验。

  公司及前身成立近 70年来,紧跟时代发展,遵循“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方针,持续发挥方案创新创意能力,精心设计产品、竭诚服务客户,创作出大量构思新颖、功能合理、技术先进的优秀设计作品,受到住建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建筑学会、安徽省内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协会以及业主的高度认可,累计获得各类国家、省市优秀设计奖597项。

  公司先后荣获“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全国建筑设计行业诚信单位”“中国诚信勘察设计单位”“推动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安徽省文明单位”“第六届安徽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第七届省属企业文明单位”“2020年度安徽省优秀建筑业企业”“2021年度安徽省优秀建筑业企业”“2021年度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特别贡献奖”“2018-2022年度安徽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合肥市 2023年度总部企业”等称号及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信评价。

  凭借全面的专业资质、雄厚的人才力量、优良的服务能力,公司在安徽省建筑设计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建筑设计行业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2023年,随着市场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建筑设计行业持续低迷,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规模和人员数量普遍收缩,公司各项业务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51,423.38万元,同比增长1.0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65.19万元,同比下降27.52%,每股收益为0.5326元。

  为有效应对行业下行时期的各种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稳健发展,公司锚定“十四五”战略目标,坚持“12345”发展思路,秉承“品牌化、多元化、平台化”的市场策略,着力夯实常规建筑设计与咨询核心业务,不断拓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建筑节能与低碳等新兴业务设计与咨询,积极发展乡村建筑设计、古建筑设计、合同能源管理等多元化业务,大力推动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质量检测等产业链延伸业务,为开创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报告期,公司聚焦建筑设计核心业务,高度重视方案创作水平的提升,全力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完善省内外市场布局,进一步巩固了建筑设计业务的市场地位。

  方案创新创意是建筑设计作品的关键和灵魂,公司一直致力于方案创作水平的不断提升。报告期,公司在教育建筑、医疗和养老建筑、文旅建筑、产业园区、高品质住宅、城市更新等前景较好的领域重点发力,设立专项课题进行方案创作研究,引导设计师积极发挥创新创意能力,拓展方案创作广度和维度,力争为社会奉献更多高品质作品。在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五届创新奖评选中,公司创作的板桥里幼儿园、九华山交通转换中心(汽车客运站)功能提升项目规划设计、骆岗机场全向信标台抬升工程、合肥市全民健身中心改造项目等获评一等奖;在2022-2023年度第二批安徽省优秀勘察设计品质示范工程评定中,公司设计的庐阳三十岗桃蹊乡村振兴示范先行区、长丰一中新校区新建项目、淮北市人民医院、经开区人才公寓项目等获评一等奖。

  报告期,公司主动应对市场不利环境,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增加经营力量,推动对芜湖、宣城、蚌埠、六安、马鞍山等省内重要区域的市场拓展,同时与安徽民航机场集团、安徽皖投置业、安徽盐业、安徽高速公路房地产等省属地产企业保持常态化对接,与华润置地、保利地产、招商局集团等核心地产客户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为扩大对区域市场的辐射能力实现外延式增长,报告期公司持续完善省内外市场布局,拓展深耕区域市场,设立了皖南分公司、阜阳办事处,进一步开拓皖南、皖北区域市场;设立了重庆分公司,加大对重庆、成都等西南区域市场的拓展力度。目前,公司还投资成立了两家控股子公司--蚌埠高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研泊科技有限公司,逐步形成更加完整、辐射能力更强的设计服务网络。以上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陆续设立,进一步完善了公司设计服务网络,成为公司市场拓展的重要力量。

  经过努力,报告期公司建筑设计咨询业务中标合同额、新签合同额均实现了一定增长,其中中标合同额29,767.25万元,同比增长16.68%;新签合同额45,686.07万元,同比增长37.36%,为后续业务拓展打下了基础。

  此外,在近几年热度较高的城市更新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公司成功承接了长丰县下塘古镇风貌规划及老街改造方案设计项目、长丰县岗集镇城市更新项目金明花园六期规划设计项目、蜀山将军岭-将军老街横竖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一期)EPC、庐江县汤池镇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二期项目(金汤宿集民宿配套基础设施工程)EPCO总承包、合肥市瑶海区2023年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2标段)等多个项目城市更新类项目,对公司进一步开拓城市更新业务、提高综合竞争力产生了积极作用。

  公司深刻理解国家绿色发展政策导向,积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和长期的技术积累优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化等新方向上不断寻求突破。

  ①装配式建筑设计方面,公司紧抓我国装配式建筑迅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作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各项优势,专门成立建筑设计五院(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院),进一步在装配式构件研发、设计、智能建造等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装配式建筑与建筑功能的深度融合,加快向“装配式建筑+”(即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深化设计/BIM正向设计/超低能耗设计/近零能耗设计)的新理念、新业务迈进。

  报告期,公司合作了安徽省住建厅科技计划项目《夏热冬冷地区装配式建筑绿色适宜技术研究》,新立项安徽省住建厅科技计划项目《干式工法复合保温隔声楼地面》;主编的安徽省地方标准《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程》(DB34/T 4387-2023)、主编的安徽省地方标准设计《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构造》(皖 2023GZ306)及《复合保温隔声板楼屋面工程构造》(皖2023JZ325)等获批发布,主编的安徽省地方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技术规程》通过标准审查,主编的安徽省地方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驻厂监造管理规程》通过标准立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一种用于连接叠合板上下层间构造柱钢筋的预埋件)。公司设计的长丰一中新校区新建项目获安徽省优秀勘察设计品质示范工程建筑设计综合类一等奖,经开区人才公寓、宣城桃花源项目东区获安徽省优秀勘察设计品质示范工程住宅与住宅小区设计一等奖,同福苑(磨店家园二期C地块)获安徽省优秀勘察设计品质示范工程建筑工业化设计专项设计一等奖。

  ②绿色、低碳建筑设计咨询方面,围绕建筑光储直柔、光伏建筑一体化、低碳办公园区、储能技术、充电站设计等热点领域进行技术研究、积累和市场拓展,逐步打造公司绿色低碳建筑设计咨询品牌。作为安徽省住建厅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班成员,公司主持的省级地方标准《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于 2023年发布实施;参与了安徽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技术研究与示范”;承担了黄山市、淮南市省级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试点城市(低碳片区)课题研究,并为池州市、亳州市、铜陵市低碳片区建设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公司承接的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低碳园区规划设计及咨询、安徽中烟阜阳卷烟厂厂房项目入选“2023年度安徽省十大低碳应用场景名录”,其中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低碳园区规划设计及咨询从节能、降碳、智慧运营等方面探索可再生能源技术集成综合应用和创新方法,实地建设了光储直柔系统、光储充换系统、光伏屋顶、建筑能效智慧管理系统等节能减碳设施,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光储直柔、光储充换技术、数字化运营等技术构建生态网络,对新能源产能实现有效的原位消纳与双向交互,提升现有电力系统的绿色能耗比重,最终实现项目年减碳量 1,420.22吨、碳强度下降 21.3%应用效果,满足低碳生态示范园区要求;安徽中烟阜阳卷烟厂厂房项目则是安徽省首批按国家《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评审通过的三星级绿色工业建筑。公司还完成了亳州交控智能零碳光储直柔能源站勘察设计项目、天都首郡二期地块项目(黄山旅游大厦)低碳建筑示范项目设计和施工一体化工程等多个零碳(低碳)园区EPC项目及全过程咨询业务,推动光储直柔技术落地实施。

  在打造建筑设计业务品牌的同时,公司进一步完善多元业务布局,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历史文化名城建筑保护与修缮方面,公司组建专门的古建筑设计研究所,凭借较强的技术实力,以徽派文物建筑修缮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及新旧结合改造设计为切入点,积极抢占市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覆盖合肥、六安、黄山、阜阳、安庆等省内多个地区市场,承接了桐城市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阜阳市历史地段普查认定项目、休宁县商山镇黄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武阳乡“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实验项目等,下一步将加快走向省外市场。

  乡村建设设计方面,依托专门组建的乡村建设设计研究所,公司在乡村建筑设计领域不断精进。设计过程中注重统筹协调乡村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相关规划安排,注重保护村庄地形地貌、既有建设格局、自然肌理和民俗风情,尊重居民现有生活方式,立足村民实际需求,构建村庄发展支撑体系,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报告期公司承接了固镇县 2023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勘察规划设计项目、庐江县郭河镇日月湖综合文旅项目、庐江县万山镇卅埠村乡村运营中心项目等,获得安徽省村镇建设学会优秀村镇建设品质示范工程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合同能源管理方面,公司立足自身技术及资源优势,联合具有市场运营经验的人才团队投资成立安徽省建院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大力开拓合同能源管理业务,2023年已签约蚌埠金黄山凹版印刷能源站项目、合肥经开区翡翠广场及经开区档案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皖江工学院绿色低碳校区项目、特医科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等,并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一批合同能源管理合格供应商名单。

  城市地下空间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停车地下化、精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地下车库设计需求不断增加。为抓住市场机会,公司拟通过与拥有地下车库专利技术及较强市场化运作能力的团队合作的方式,以地下空间优化业务为抓手,专注提供地下空间细分领域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为客户缩短设计周期、提升设计质量、节约开发成本的核心价值,进而打造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赢得市场。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控股子公司上海研泊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设立工作,并将在地下空间领域加快开拓步伐。

  报告期,根据当前建筑设计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公司依托自身技术研发团队和国家及省级装配式产业基地、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优势,整合研发资源,以绿色低碳节能建筑、装配式建筑、城市更新、美丽乡村、古建筑保护与修缮等行业新热点为重点研究方向,以加强对建筑行业新设计理念与新技术手段研究、积极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或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组织开展公司专项建筑设计研究科研课题立项、加强校企合作等为手段,加速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同时,公司紧随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持续加大以BIM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的科研创新投入,并对原有的BIM设计研究所进行重新定位与赋能,更名为数智建造研究所,加快推动公司设计业务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升级,筑牢发展的技术护城河。

  公司积极申报 2023年度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共有传统徽派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研究、干式工法复合保温隔声楼地面等6项科研项目获批立项。

  全年共有2项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耗散分析的带有变弧线导流叶片的风管静压箱、一种螺旋式耗能减震约束支撑装置及其制作方法)、5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另有6项实用新型专利完成申报。公司还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有3名博士进站。

  公司主编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等6项安徽省地方标准和主编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构造》《复合保温隔声板楼屋面工程构造》2项安徽省工程建设标准图集发布实施。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作为智力密集型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为建立与当前生产经营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机制,为长远发展蓄力,公司加快推进薪酬体系改革,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激发人才积极性,增强人才吸引力,下一步公司将加快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人才晋升机制,不断完善人才梯队,拓宽职业发展通道,为优秀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建立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常态化培训机制,促进员工业务技术和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内控管理方面。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修订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制定风险评估标准,组织编制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风险管理手册》,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开展内控及风控各项管理工作。同时深入落实省属企业合规管理提升行动各项措施,形成涵盖 7个部门、21个岗位的《重点岗位合规管理职责清单》,为员工划定履职合规底线,增强员工合规意识,提升合规管理的有效性。

  信息化管理方面。报告期,公司完成了信息化系统的优化升级,现已全面覆盖建筑设计、市场经营、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运营环节,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和协同设计效率,促进了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推进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方面。为深入贯彻习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公司制定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实施方案,通过科学对标行业优秀企业,找准差距、因企施策,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加快建设国内一流设计咨询集团。

  以建筑设计咨询为核心,不断提升科研创新水平,持续加强产品和服务质量,以高品质设计和精细化服务为核心竞争力,横向拓展市政、生态环保等多个行业领域,纵向集成工程建设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打造多元产业生态,多环节多链条联合发力,全面提升企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科技型设计咨询集团。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秉承“12345”发展思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具体如下:“1”指“一条主线”,公司以人才发展作为战略主线,将各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作为企业工作重点,持续增强企业活力与创造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2”指“两大驱动”,改革创新和资本拉动是公司发展的两大驱动力。公司以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作为提高内生发展效率的关键,发挥上市公司的优势,通过资本拉动为公司外延式发展助力,加速公司的规模成长和业务布局。

  “3”指“三化”业务发展思路,即公司在“十四五”期间的业务发展将秉承“品牌化、多元化、平台化”的“三化”思路。

  “4”指公司“四大”业务板块,即公司业务发展以建筑设计咨询为核心业务,积极拓展多元设计咨询业务、产业链延伸业务和投资运营业务三大发展业务,形成“1+3”四大业务板块。

  “5”指“五升级”,即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将通过人才发展、组织管理、市场经营、科研技术和发展模式等五大战略升级重点工作,全方位提升公司能力,支撑公司战略达成。

  为应对行业下行周期中的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化危为机,奋力开拓发展新局面,2024年公司将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持续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具体任务,在锚定“十四五”战略目标之下,坚持“12345”发展思路,秉承“品牌化、多元化、平台化”的市场策

  略,充分发挥上市公司优势,布局全国市场,拓展多元领域,健全产业链各环节服务能力,促进公司做强做大。具体的经营举措如下:

  加大对经营团队的考核与激励力度,提升经营团队市场拓展主动性和效率;加大投标项目标前信息收集力度,提前做好投标风险分析与把控,对重点项目全方位跟踪,同时积极建立与国内头部设计企业的合作关系,以联合体形式参加重大项目的投标,提升中标率;落实客户日常分级维护机制,分级定期对客户进行维护,尤其加大对重点客户的维护力度,切实落实好客户管理的具体举措;加大对公司品牌的宣传力度,对承接的重点项目、取得的技术成果等全方位开展市场宣传,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国内优质建筑企业的合作,在扩大客户群体的同时,提升EPC业务竞争实力。

  集中优势资源,构建在产业园区、教体建筑、医疗和养老建筑、商业街区、装配式建筑、高品质住宅、城市更新、数智化等方面的专项团队,加强技术研发,打造特色产品,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健全公司激励机制,激发创作团队的创作氛围和创作活力,提高创作水平和作品竞争力;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质量管控体系,从内部协同设计、图纸质量、作品完成度、后期服务等全方位管控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立足合肥,深耕安徽市场,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省内外市场开拓力度,完善设计服务网络布局,提高市场响应速度、提升服务质量,分散市场风险,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

  积极在TOD项目、古建筑研究、数智化业务、乡村振兴、双碳等方面加大技术研发,提升团队技术能力,用数字化赋能业务发展,为多元业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完善或提升工程测量、勘察等资质,增强公司参与产业链环节竞争的实力;紧随建筑行业建设模式变革,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等业务,积极培育相关业务人才团队,补足链条短板。

  结合行业发展动向、公司技术优势和实际业务需要,统筹考虑谋划科研创新的重点和方向,增强科研创新工作的前瞻性和实用性;持续加大科研创新投入,增进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鼓励公司各专项部门积极申报科研课题、专利,参与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巩固省内技术领头羊地位;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做好科研平台日常管理,积极引进博士后人才,打造专业化团队,提升公司科研创新实力;完善科研创新考核与激励机制,调动科研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科研创新环境。

  进一步完善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薪酬与效益及个人业绩的挂钩机制,探索建立中长期股权激励计划,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对行业高端人才和精英的吸引力,推动公司设计理念和水平不断更新;健全员工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培训频次,提升培训实效,提升员工生产、创新、管理能力;畅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完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形成动态调整、能上能下的岗位管理机制,巩固“奋斗为本、向奉献者倾斜”的用人导向。

  为在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中赢得市场,在加大内生式发展的同时,公司将积极发挥上市公司优势进行行业优势资源整合,适时通过投资新设子公司、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实现横向多元业务领域拓展和纵向产业链延伸,促进公司资质体系更加完善、业务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链更加完整,助力公司做强做大。

  充分发挥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进一步优化公司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有效落实公司“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制度机制;持续加强“三会一层”的规范运作,形成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大公司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覆盖;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加强关联交易、对外投资、募集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管控力度,持续提升公司规范运作能力。

  公司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咨询、研发及其延伸业务,为各类建筑工程的开发建设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服务。由于建筑工程的投资建设规模及推进速度等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较大,进而会引致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市场需求的较动。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及产业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将会对公司的业务拓展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下业中的房地产业近年来出现显著波动与调整,房地产开发投资、施工、新房开工面积等全面下滑。建筑设计行业深受影响,回款额、现金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虽然目前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逐步恢复,但当前全国绝大多数城市房价调整,市场低迷,房地产开发投资依然呈下降趋势,一定时期内对建筑设计企业的业务量、资金回笼、收入规模等会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自2022年起国家密集出台稳增长的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化发展政策,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城市更新、双碳、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相关领域政策相继发布,带来新一轮建设机遇。本轮建设机遇围绕场景展开,在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城市更新等具体场景中输出产品与服务,与过往以项目为主导、以方案为成果的服务逻辑差异明显,且更强调高品质与高质量,将给传统建筑设计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等带来全新风险和挑战。

  应对措施:公司将积极加强政策和市场的研判,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以更加灵活敏捷的运营方式和更加开放的视野,聚焦符合国家战略及行业发展方向的重点领域进行大力开拓,深耕细分领域,提升专项设计水平,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实施多元化战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快省外市场布局,拓宽经营范围,切实降低经济形势变化及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经营业绩波动风险。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建筑设计咨询行业形成了市场参与主体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以大中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和上市民营企业为主导、同区域内中小型企业为辅的行业竞争格局。近年来,受我国经济发展放缓、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房地产业景气度下降、基建投资中长期预计将进入中低速增长新常态等多种因素影响,建筑设计行业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企业生存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如果公司不能持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竞争力提升、维护客户资源、拓展市场领域,将面临市场占有率及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方案创作水平和专项设计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集中优势做强建筑设计主业;持续提升市场经营能力,加强经营网络建设,完善业务和区域布局;加速拓展绿色建筑设计与咨询、建筑节能与低碳设计咨询、建筑智能化、数字化与BIM等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全力打造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多措并举推动公司实现持续稳健的高质量发展。

  公司以建筑设计业务为核心,通过创新、创意的建筑设计及技术研发等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近年来,建筑设计行业加快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特别是AI+设计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行业中部分上市公司积极布局BIM与人工智能,开展工程数字化设计等多方面业务。如果公司未来的创新创意能力不能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或对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及应用能力不足,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地位。

  应对措施:加强行业趋势和技术进步的研究,紧跟市场步伐,确保公司创新、创意及技术研发团队对行业创新或技术革新趋势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在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低碳研究、建筑智能化与智慧建筑研究、BIM技术应用研究,以及5G通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深入应用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全力提升公司在建筑新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公司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来源于安徽省,虽然公司已在努力加快开拓安徽省以外的市场,但在可预见的短时期内,公司的业务仍将主要集中在安徽省,与全国性的大型设计机构相比,公司的业务发展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如果未来安徽省建筑工程的开发建设出现投资增速放缓或投资总额下降,公司的业务收入将受到不利影响。另外,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全国性的大型设计机构纷纷将安徽市场作为其全国化布局的重要选地之一,导致省内市场与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公司的创新能力、技术实力、品牌认可度等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应对措施:继续巩固具有品牌知名度和地缘优势的安徽省主市场,增加经营力量,实施更加精准和灵活多变的市场营销、维护和开发策略,持续深入挖掘省内区域设计咨询市场;在加强原有网点服务能力的基础上,依托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加快开发省外市场,扩大公司业务覆盖区域,逐步实现全国化布局。

  为加快开拓安徽省外市场,公司拟利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在上海、海口、深圳、重庆等城市新增分支机构,目前已正式设立了重庆分公司。省外业务的拓展需要软硬件的投入和团队的搭建,需要时间和项目积累提升品牌知名度。此外,业务拓展后将使管理半径延长,对公司跨地域的组织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和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未来如果公司在机构设置、管理机制、专业人才储备等方面不能与业务拓展需求相匹配,将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科学管理、持续培训、有效激励等措施加快构建高素质的省外业务拓展团队及技术服务团队。深入研究分析并构建满足省外业务分支机构业务拓展需要的有效管理机制,提高省外业务拓展效率及服务供给效率,逐步增强客户信任度,积累业绩,树立各省外区域的标杆项目和市场品牌,促进省外分支机构尽快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司在经营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信息化水平,助推公司业务辐射半径的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应收账款金额也呈现较快上升的趋势。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户为各级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房地产开发商,部分客户可能会因国家政策、宏观调控或经营不善而资金紧张,导致公司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或者发生坏账,从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公司应收票据因客户经营情况变化,存在一定的到期无法全额兑付的风险。

  应对措施:为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落实了应收账款的管理责任,制定并优化了一系列具体的账款催收措施,加强对客户信用调查、账款管理和账款回收工作。同时在公司内部强化应收账款的过程管理和考核管理,将应收账款的回收与相关责任人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以提升应收账款的回款速度。

  优秀的设计人员是建筑设计咨询行业的核心资源,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由于行业内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在行业下行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当下,各类设计企业对优秀人才的争夺愈加激烈,且行业的人才吸引力也在不断下降,若公司不能持续保持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将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对公司未来业务的经营和拓展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不断完善公司人才制度,健全薪酬福利政策,结合已实施的项目激励与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切实有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帮助员工建立职业成长规划。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平台为员工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技术培训和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将提升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进行落实等,从而持续增强公司对行业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围绕主营业务展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重要影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环境、技术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造成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周期延长或产出效益低于预期,对公司的战略布局和长期业务发展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紧跟市场步伐,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环境等的变化趋势,根据以上外部形势变化及公司内部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及节奏,推动募集资金项目顺利建设及达到预期效益。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润置地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民生银行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天源迪科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建研设计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民生银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黄山旅游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产品推荐】